近史所的寶藏
賴惠敏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許多年前,近史所的社會經濟史組組主任王樹槐先生問我說:「近史所檔案那麼多,你為什麼常跑大陸看檔案?」我心想,研究清史的去北京第一歷史檔案館看檔案,不是很正常嗎?多年後我才體會到王先生的用意。2012年,中研院舉辦第四屆漢學會議,我提交一篇茶葉研究的文章,結果在近史所檔案館裡找到山海關稅務司英人馬福臣(A. MacPherson)的奏摺,他同治七年(1868)到恰克圖調查商情,沿茶商走的釐卡所在,畫出一條珍貴的萬里茶道。此後,我便利用近史所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外務部》、《北洋政府外交部》檔案,研究喀爾喀蒙古的商人,如魚得水、優遊自在! 最近,我又從近史所檔案館找到湖南安化茶葉公司的檔案,像發現寶藏一樣。安化茶葉公司是彭先澤先生(1901-1951)一手設計、規劃、成立的。彭先生字孟奇,湖南省安化縣小淹沙灣人,其父彭國鈞曾任修業學校校長。他1919年考入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為支持父親的事業,改習農業,從事水稻研究。1927年回國,先後主持修業學校棉稻試驗場和農業部、任湖南省建設廳農業技正,在安化又創辦「湖南茶事試驗場」,為中國最早的茶葉科研機構之一。1937年,彭先澤辭去浙江大學農學院教授之職,回到湖南,擔任資陽茶廠廠長,後來又成立公私合營的安化茶葉股份有限公司。彭先生著有〈安化黑茶磚〉、〈茶葉概論〉、〈鄂南茶業〉、〈西北萬里行〉等。其中,〈安化黑茶磚〉收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農林部》,檔號20-21-083-01,民國三十三年九月(參見圖1)。
圖1.〈安化黑茶磚〉調查報告封面。檔號:20-21-083-01-002
民國時期,有許多學者對安化茶葉做調查,彭先澤先生也去產地調查,繪有「安化茶產區」(參見圖2)。過去,湖南本身不能壓磚茶,茶葉需先運陝西涇陽壓製。彭先生遂研發人力螺旋手搖鐵壓機,此種壓機分機身、螺旋壓板,及套箱三部,機身由生鐵翻砂製成倒U字形,下裝鐵座,螺旋壓板係鋼製螺旋軸,直徑3.2吋,全長共有23個雙頭螺旋,上接手搖雲盤,下裝鐵板,此壓板穩套於機身兩側之拖板內,套箱亦係鐵製,長14.6吋,寬8吋,高9.2吋,為灌入已蒸茶葉緊壓之用,其右側裝升降攀手,可使鐵箱升高4.6吋,此種壓機共有六部(參見圖3)。至於公司的組織、資金來源,可另外參閱〈安化官商合營磚茶廠〉、〈安化茶葉公司〉(註*)等檔案。
圖2. 安化茶產區。檔號:20-21-083-01-007
圖3. 人力螺旋手搖鐵壓機。檔號:20-21-083-01-024
早在乾隆年間,陳宏謀的奏摺中,便曾提及安化黑茶行銷蒙古及陝甘地區,每年不下數十百萬觔。但民初戰爭頻仍,安化茶葉已無法銷售到西北,彭先澤親自到西北考察,著有〈西北萬里行〉。可惜到目前還沒見到這份調查報告。總之,安化茶葉公司的成立,是經過彭先澤全盤考量,從生產、收購、運輸、行銷網絡等。雖然不能恢復舊有的茶票制度,然設想的行銷範圍更超越過去的茶票區域。
隨著馬福臣走釐卡到恰克圖畫出萬里茶道,或一探黑磚茶在近代之發展,經由近史所外交或經濟部門檔案的「找茶」,挖出的寶藏豐富饒具興味。 (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安化官商合營磚茶廠〉,《農林部》,檔號 20-21-083-03,民國35年7月~民國36年6月。〈安化茶葉公司〉,《經濟部》,檔號18-23-01-78-04-005,民國36年9月~民國37年10月。
延伸閱讀:
1.〈「滿大人」的荷包:清代喀爾喀蒙古的官與商〉澎湃新聞 思想 私家歷史 賴惠敏 2020-11-20 (另開視窗)
2. 賴惠敏、王士銘:〈清代陝甘官茶與歸化「私茶」之爭議〉,《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51卷第1期(2022年2月),頁72-85。 (另開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