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近史所70週年軍政人物檔案發表會紀實

         人物創造歷史,是歷史研究的一項重要核心,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庋藏豐富之個人文書,茲於2025年6月18日舉辦軍政人物檔案發表會,介紹館藏軍政人物之珍稀史料,並賀七十週年所慶。

與會人員合影
圖一:與會人員合影(由左至右):朱力揚、何邦立、林桶法、張力、巫仁恕、林志宏、鍾堅、蘇聖雄。
發表會紀錄照/近史所檔案館 攝

本次主持及與談人(依姓氏筆畫排序):
朱力揚  前空軍子弟學校旅美加校友聯誼會副會長
何邦立  國防醫學院退休教授
巫仁恕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林志宏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兼胡適紀念館主任
林桶法  天主教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張  力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張  寧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楊維真  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鍾  堅 國立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蘇聖雄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兼檔案館主任

各與談人之主題如下:
楊維真  「劉峙檔案」導讀
何邦立  林可勝與抗戰救護
林桶法  孫立人檔案的比較與應用
朱力揚  王叔銘將軍日記摘略1946-1951
張  力  黎玉璽先生個人文書介紹
鍾  堅  宋長志1965 ~ 1986檔案


         會議首先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巫仁恕開場,他提到本所所長雷祥麟蒞臨會議前交代引言,首先是檔案館在歷年主任暨同仁的努力下,軍政人物檔案公諸於世,珍稀檔案材料豐富,以軟性史角度而言,可研究人物的生活物質、食物、藥物、物價等議題。
         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主任蘇聖雄接著介紹本所檔案館個人文書分類,大概為政治及外交、軍事及情報、經濟及技術、文化及新聞、學術及院史、民主運動人士。本日發表的檔案如下:

本次發表檔案人物圖及開放年份
圖二:本次發表檔案人物圖,人名下方的數字為開放年份。圖片來源/近史所檔案館

         第一場主持人為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前主任張寧教授,他依序介紹講者後,展開與談:
楊維真    「劉峙檔案」導讀
         與談人楊教授首先詳述劉峙其人生平要事。劉峙在中山艦事件後成為蔣中正心腹,有常勝將軍之稱,抗戰為功勛一分水嶺。其次說明劉峙之研究:其人文采佳著述豐,1966年出版《我的回憶》。楊教授指導的中正歷史系碩士論文張嘉皜「建國與備戰—劉峙在河南的治理(1930-1935)」,為目前研究最佳者。2018年劉滌宏(劉峙公子)編輯國共戰爭最關鍵的徐蚌會戰期間(1948年5月至1949年1月)日記,出版《高級傳令兵:劉峙將軍徐蚌會戰戰時日記》一書。
         劉峙檔案計130冊,最重要的是36冊日記;1937至1970年每年一冊(除1962年有草本、1963年2冊外),惜抗戰前有勛功者未見。日記是蔣中正有寫日記習慣,購置分送文武要員,故規格有其定制,如本月反省錄、大事預定表等。劉峙檔案內容以開封行營電、主豫記事(任河南省主席時編撰)最重要。
         劉峙檔案的價值:徐蚌會戰外,首為在西安事變後,劉峙與陳誠、顧祝同談陝甘軍事善後事宜,此為前所未見之資料。其次為判斷盧溝橋事變後的華北危局之情勢。

與談人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楊維真
圖三:與談人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楊維真。發表會紀錄照/近史所檔案館 攝

何邦立    林可勝與抗戰救護
         林可勝被譽為「中國生理學之父」,也是中華醫學會的會長,同時是中國國防軍陣醫學的奠基者,推動中國醫學現代化。與談人何邦立教授詳述林可勝與紅十字會救護總隊事蹟及成就,如緬甸野人山救傷、常德製作疫苗等,組織有戰場經驗的西班牙反法西斯醫生,成流動醫療隊,由37支成為150支,並募款五千萬和醫藥、設備等。貴陽建立醫學訓練中心訓練15,000位醫務及衛生技術人員,促進中國軍隊戰力,大受英美與國際推崇。醫學成就不僅止於戰地醫療,還有推展個人衛生、預防醫學和公衛之遠見。
         抗戰勝利後,林可勝持續投身醫學與教育事業,建立中國現代醫學教育體系,並培養了新中國第一代醫學與生命科學人才,為醫學科學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後臺大醫學院改制,與國防醫學院合作,推展讓臺灣的護理、藥學和公衛生根,如此的戰後醫學轉型發展,得以與世界接軌。

與談人國防醫學院退休教授何邦立
圖四:與談人國防醫學院退休教授何邦立。發表會紀錄照/近史所檔案館 攝

林桶法    孫立人檔案的比較與應用
         與談者林桶法教授就檔案的來源和典藏機構說明,理解史料價值與研究的基礎。孫立人檔案,以近史所典藏的個人資料最為豐富,涵蓋生平、軍事日記,中外函電等。內容自1938年至1989年依照職務整編分類,檢索相對方便。抗戰與國共內戰期間的電文往來,則可與國史館典藏互為補充。國史館收藏主為「大溪檔案」及大量照片的史料。檔案管理局則保存孫立人事件(孫案)的完整的文件。三個機構檔案各有千秋。
         近史所檔案重要性在完整的戰區戰役戰鬥詳報、作戰概述對滇緬戰役極具價值。難能可貴的是參謀日誌、孫立人自寫日記與及其他軍官的日記,提供軍事決策與行動的一手素材記錄。
         蔣孫關係可以用、信、疑、棄四階段歸納:1.使用―稅警團1932年;2.信任―抗戰、國共內戰、來臺初期;3.懷疑―改革與美國1951年;4.放棄―總統府參軍長到孫案1954-1955年。而孫案線索可從孫氏的行事風格、蔣中正來臺重起爐灶下的祭品、臺美之間合作與矛盾、紅色警戒、延續大陸時期的人事糾葛幾方面探討。
         研究理解檔案的性質外,更應深入交叉比對檔案與其他史料,並將人物置於時代脈絡中分析討論。對人物評價,不必急於蓋棺論定,可從不同時段、不同背景切入,呈現多層次、動態的歷史理解。結論為孫立人背景獨特、性格鮮明,是一位因時代現實與政治而被貽誤的軍事家。

與談人天主教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林桶法
圖五:與談人天主教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林桶法。發表會紀錄照/近史所檔案館 攝

         第二場主持人近代史研究所胡適紀念館主任林志宏教授簡要介紹講者後,展開與談:
朱力揚    王叔銘將軍日記摘略1946-1951
         與談人朱先生首先詳述生平事略,次敘特殊背景及性格,再摘略1946-1951的日記。
         王叔銘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一期,旋轉廣東航校第一期飛行科,1925至28年至蘇聯學習軍事航空,回國後任中央航校分校主任及教育處處長。抗戰時為空軍第五路司令,支援美軍14航空隊。任空軍總司令、參謀總長,駐聯合國軍事參謀團首席代表及駐約旦大使。
         和蔣經國同時赴蘇,有共黨組織生活的經驗及傾向。曾任職航校分校、軍士學校、參謀學校及空軍官校,桃李滿天下。內戰時期,直接承蔣命在一線調度作戰;可直接傳令至戰區軍政領導,握有空軍戰、轟、偵、運機隊調度權力,至關重要。主觀強,作戰勇猛被譽為「王老虎」。
         朱先生接著展示王叔銘將軍的日記內容,提綱挈領爬梳六十餘件重要事件,如蔣中正下野前對空軍的安排、孫立人去日本晤見麥克阿瑟、魏德邁派人來臺見陳誠、運用全部人力及飛機保衛臺灣、二二八事件、匪金門登陸、和美方將領討論協防臺灣問題等等。

與談人前空軍子弟學校旅美加校友聯誼會副會長朱力揚
圖六:與談人前空軍子弟學校旅美加校友聯誼會副會長朱力揚。發表會紀錄照/近史所檔案館 攝

張力    黎玉璽先生個人文書介紹
         與談人張力教授從接洽口述歷史訪談的正式信函開啟與談,幽默地以濃重道地四川口音娓娓道出了來自達縣的將軍—黎玉璽的傳奇。像初見「會動的房子」(汽車)時的驚訝,以及如何懷著一份單純的想像,熱情加入「電雷」學校第一期,而展開軍旅生涯。黎玉璽後來官拜海軍總司令、國防部參謀總長、總統府參軍長,並曾擔任駐土耳其大使。後任體育協進會理事長,經常接見少棒選手,展現軍事、外交之外的另一面。
         坊間流傳1949年黎將軍擔任太康艦艦長,護送蔣中正撤離大陸赴臺,而「玉璽在,而國不墜」傳奇色彩的說法,與談者向其求證,黎將軍幽默地親述,其實有遠眺「復興島」的過程。為這段歷史增添第一手的證據,充分體現了口述歷史在佐證掌故方面的價值。
         與談人也提供多張珍貴照片,包括蔣中正、黎玉璽雙雙以望遠鏡眺望、在武昌演習中與將官合影。黎氏有建立海軍史料館之心願;也曾重印與海軍淵源深厚的嚴復著作一套,顯見對歷史文化的重視。而黎玉璽文書、照片轉移至檔案館的過程,與其公子黎昌意、孫女黎明柔更是帶機緣巧合。此外,張力亦指導沈天羽(曾任海軍軍史館館長)撰寫民國海軍建軍歷程研究(1918–1937)的博士論文。
         張教授接著闡述《日記》、《記事日曆》之差異,並且依循《革命軍人日記》史料的年份時間與頁數,進行日記可研究內容舉隅,涵蓋建軍及備戰的業務、貝斯颱風、海軍高層人事異動、第一次臺海危機,以及1965年海戰(東引、八六、烏坵)。

與談人本所兼任研究員張力
圖七:與談人本所兼任研究員張力。發表會紀錄照/近史所檔案館 攝

鍾堅    宋長志1965 ~ 1986檔案
         鍾教授的與談是本次發表會壓軸,他指出,宋長志係青島海軍學校第4屆將校科,1944年底赴英國皇家海軍學院受訓,成為戰後重建新海軍的骨幹。返國後追隨桂永清,1948年接掌逸仙艦,次年因江陰要塞叛變,其以忠貞不貳突圍率艦歸隊,成為職涯關鍵轉折點而此後平步青雲,除安然渡過爾後海軍白色恐怖整肅外;並屢受不次拔擢。如被破格任命為陸艦隊部少將級司令、海軍總部參謀長等。宋氏諱於海戰經歷不足,功至中將仍刻意避之,缺憾反轉為優點。之後,宋長志成為政府遷臺後,海軍總司令向上派職而歷練參謀總長與國防部長的第一人。
         宋長志「處事圓融、調和鼎鼐」的人格特質,深受蔣經國倚重。江陰突圍、平叛有功十多餘人,為何只有宋一人平步青雲?因為他沒有派系、可以和諧上下。1964年行政院政務委員蔣經國兼國防部副部長並代理部長,蔣家父子接班態勢明朗;軍政軍令大權在握。至1976年蔣經國先生安排宋長志總長大位替其掌兵權五年半。於1981再調升國防部長,替其綜理軍政系統長達四年半。
         左營海軍軍區「四海一家」的軍官俱樂部,原是日本海軍的「水交社」,桂永清重修房舍,期盼讓馬尾系的福州海校、黃埔系的黃埔海校、青島系的青島海校、電雷系的電雷學校之「四海」校的官佐和諧,團結為「一家」人。與談人以其先嚴鍾漢波將軍為例,黃埔海校畢業,戰後派駐海外,是「旱鴨子」海軍軍官。返臺歸建新海軍;各總司令如黃埔桂永清接納任交際科中校科長;青島系馬紀壯徵調為一級、二級艦艦長赴浙海作戰;馬尾系梁序昭選調赴美研習並國防大學受戰略教育。電雷系黎玉璽令拔擢佔將缺,再晉升少將,黃埔系馮啟聰調派為總部直屬校長主官。派系在中下級軍官不明顯,將官則立知,故若不計本身才學歷練,就鍾將軍而言,屢獲總司令派職重用,未特別感受到派系。
         海軍子女如宋大偉軍旅嶄露頭角,眷村文化薰陶不同領域服務社會,成就替海軍大家庭佔一席之地,來自左營的即有中研院的研究員張力、張寧、企業主鄒開蓮、影視巨星丁強、學者趙寧、特任官林全等。婦聯會主委雷倩則來自大直力行新村。

與談人國立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鍾堅
圖八:與談人國立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鍾堅。發表會紀錄照/近史所檔案館 攝

與談人的研究方法剖析
         會議與談議程至此時結束。君子有徽猷美善之道,各與談人均研究軍事史之學者專家,學有專精之外,各自採行不同的研究方法。例如楊維真不侷限於近史所館藏系統中劉峙檔案,題旨掌握所有劉峙個人資料,多元史料相驗證,釐清箇中關係,再合理地解讀詮釋。故有與會學者好奇私下向他提問:這麼完備的內容是要如何搜羅呢?
         何邦立教授採用社會網絡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方式,以「學術系譜網狀播散」(見圖九;版權作者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使用),說明林可勝培養了首批醫學與生命科學方面的人才,成為醫學各畛域領導和先驅,並在全國各地發展。

學術系譜網狀播散圖
圖九:學術系譜網狀播散圖。圖片來源/與談人何邦立教授簡報

         林桶法教授使用兩蔣父子日記中對孫立人數十處評語,應用生成式AI技術,產生分析式的資料類型,讓案例有新內容模式(見圖十)。

蔣經國日記中的孫
圖十:蔣經國日記中的孫。圖片來源/與談人林桶法教授簡報
[按:此處應注意,評語有一定的數量並非單純應用AI生成待查內容]

         張力教授因是親炙黎玉璽,不必經篇章文案,就由口述訪問內容為導言,從而爬梳史料和人物栩栩然的關係,引人入勝,再就全面統計史料之年份與數量,點出可研究的重要內容,實獨闢蹊徑。
         朱力揚先生爬梳大量認字不易的史料,且其中人物都認得,功力深厚;最具特色的是提供珍稀照片,其來源包括:與談人自己、美軍檔案、Sid John、田兆霖將軍、還有李懷民、時光琳、葉雲喬及陳漢章各將軍眷屬、空軍照相技術隊、中央航校紀念冊等,均深具時代意義。其提示最後展現的一幀是有藏彩蛋的唷!
         鍾堅教授係清華生醫理工背景,展示海軍人物大小事務鉅細靡遺,如數家珍,信手捻來的人物和資訊,實超過一個檔案全宗介紹或談一位軍政人物史話所能想像。

綜合座談
蘇聖雄主任主持,邀請大家把握專家到場機會,提問與討論。
鍾堅教授談海軍將領馬紀壯
         來賓提問海軍重要將領馬紀壯,鍾堅教授對馬將軍素有了解,答覆指出,馬是性情中人,受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蔣經國及海軍總司令桂永清倚重。或謂馬氏藉海軍白色恐怖案整肅異己,應屬言過其實。白色恐怖遭調查官兵多達一萬五千餘人、坐牢編碼達五、六千餘,受難倖存官兵平反後,多鬱悶申退離開。桂永清特別倚賴黎玉璽、馬紀壯、劉廣凱、宋長志等不同派系人物,馬紀壯空前絕後地以39歲之齡接掌總司令,當然期盼麾下四個派系官佐和睦相處。蔣中正總統非常重視為反攻大業捐款不遺餘力的僑胞,由馬氏負責敦睦艦隊,馬請副將鍾漢波妥貼安排在菲律賓僑團六千人,參訪太和、太湖及丹陽三軍艦,並意味深長地說:「我倆是不是兄弟,就看你這一把的表現了!」成功敦睦後回國,果然馬紀壯感謝有加予以擢升,即便不同派系,可算是知遇。
張力補充宋長志和周至柔檔案的徵集情況
         張力教授曾有機會請教宋長志能否進行口述訪問,惜未果。其謝世後經數年,透過葉昌桐將軍敲邊鼓,同向宋長志哲嗣宋大偉進言,放心將資料交近史所。張教授隨即至其府上,迅速將資料裝箱,搬到門口時,宋大偉先生還問說:我父親說要燒掉,我到底該不該給你們?張教授說您慢慢考慮,我們先告辭了。這是這批資料入藏的過程。
         此外,張教授曾訪問重要將領周至柔三、四次,因其年邁身體不適停止,未能成書,後整理成一篇文章,於本所《口述歷史》期刊刊出。後來遇其孫女,詢後勉強給一些畢業證書、任官令、照片,惜未獲日記、檔案等資料,但仍屬珍貴。
蘇主任總結:
         感謝本所張力等教授在口述訪問時,同時徵集珍貴個人文書檔案至本所檔案館典藏,並感謝曾為檔案徵集付出心力的各方人士。檔案館自1955年開始徵集檔案,至今近七十年,已有豐富典藏,歡迎個人、家屬或認識親朋捐贈珍貴個人文書!檔案館會妥善珍藏,本棟三樓層庫房,恆溫恆濕專業保存。

綜合座談
圖十一:綜合座談時,與談人熱烈討論。發表會紀錄照/近史所檔案館 攝

一言以蔽之,軍政人物檔案發表會講談最最重要的是:
經由與談人栩栩如生描繪的人物,展現個人文書檔案的價值,交換研究、方法和成果。
最後邀請您瀏覽檔案館館藏檢索系統,一起來進入這個有各樣人物和各式事件的歷史殿堂!


※ 館藏檢索系統網址:https://archivesonline.mh.sinica.edu.tw/

文/近史所檔案館    蔡淑瑄